說起混凝土,大家可能并不陌生,它是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的材料之一。但是你知道它是怎樣誕生的嗎?是誰創造了它嗎?建筑材料專家?工程師?都不是。真正創造它的人是一位名叫約瑟夫·莫尼爾的法國園藝師。
相傳,莫尼爾是一位兢兢業業的園藝師,只要是在他管理下的花園,全部都生機盎然、欣欣向榮、花團錦簇、香氣撲鼻。路過的行人也紛紛要駐足觀賞一番。但是,僅有的花園已經不足以滿足他的需求,于是,莫尼爾打算再建造一個更大的溫室。但是在建造中,莫尼爾遇到了一個大問題,那就是在當時,市面上根本沒有這么大的瓦盆,木盆的價格又太過于昂貴。他從朋友那里聽來,水泥是一種好材料,于是,自己動手用水泥做了一個大花盆。解決了花盆問題的莫尼爾高興不已,但很快,在搬運過程中,這些水泥花盆大部分都裂開了口子。并且導致了那些珍貴花木的受損,這使得他心痛不已。又開始時刻思考“怎樣才能使這種水泥花盆不裂呢?”
就在1865年的一天,莫尼爾在整理花草時,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盆,他突然發現雖然花盆的碎片被摔的亂七八糟,但是盆中的泥土卻依然抱作一團,看樣子是比水泥還要結實。這引起了莫尼爾的好奇,他蹲下身子,仔細的研究,原來是植物的根系在泥土中纏繞,互相交叉成了一個網狀的結構,使得松散的泥土變得堅實。于是,莫尼爾立馬想到,如果在水泥中也摻入一些網狀結構的鐵絲,會不會也就使得花盆的牢固性增強了呢?順著這個思路,他立馬著手重新設計制作,仿照花的根系用鐵絲織成網狀結構,再用水泥、沙石澆鑄,終于制成了堅固的花盆。
1867年,法國工程師艾納比克在巴黎博覽會上,看到了莫尼爾用鐵絲網和水泥制作的花盆、浴盆和水箱后,受到啟發,便將其原理應用在了房屋建筑上。發展到現在,混凝土也儼然成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,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,才有了鱗次櫛比的建筑,我們才有了現在先進的混凝土攪拌等設備,才會有像科尼樂重工、中路西建等企業的誕生,有了國內眾多企業的不斷努力、技術創新,相信我國的混凝土產品一定會蓬勃發展,蒸蒸日上。